协会二维码

协会服务

岭南山畔——翻开绿色技术应用新篇目

>
       岭南山畔位于萝岗科学城,东北临开创大道、西北临科翔路,东南面靠尖峰岭。总用地面积为89414㎡,可建设用地面积61294.06㎡,容积率为2.5。本项目总建筑面积321485㎡,自2012年3月开始施工,预计于2015年3月竣工。项目注重还原岭南传统建筑形态,通过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,映衬了岭南园林的独特建筑魅力。     
该项目是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,并列入了住建部2014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——绿色建筑示范项目,其中包括两大示范点:
        一是应用低成本的绿色建筑技术。岭南山畔还原绿色生态环境,在保证健康、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之下,充分利用传统岭南建筑的遮阳、自然通风、自然采光等绿色技术,降低了建设成本,也获得了良好的建筑环境及建筑风格。项目充分利用雨水,设置下凹绿地多种渗透措施等LTD技术增加雨水渗透量,削减降雨洪峰,减低城市雨水排放压力。此外,采用天井、屋顶绿化、导光筒等低成本高效益的绿色建筑技术。
        二是再现岭南传统建筑。项目设计创作侧重于岭南空间意境的再现,以及对传统岭南生活、文化习惯和精神意识层面的多重考虑,更关注庭院——传统精华空间的继承,以实现大组团,小围合及中心庭院三种空间。建筑提取岭南建筑中灰、白、黑、墨绿等素雅的色系为整个园区园建的基本色调,局部合理的融入点缀性的木色或红色等暖色系元素,给予不同的视觉冲击力,以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。
        节地与室外环境
        岭南山畔建设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地形进行设计。利用场地高差设计局部二层地下室,使首层地下室在科翔路侧处于地上一层,达到了充分的采光和通风。采用各种规划布置手法,按照各地规划功能的不同而布置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,使地段不同环境优势得到最佳匹配。此外,通过结合乔木、灌木、草地,应用中空玻璃,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。岭南园林植物景观多采用自然式配置手法,通过对不同形态,不同特点的植物结合园建和建筑进行配置,对建筑和硬景进行弱化,从而使整体景观给人感觉“虽由人作,宛如天开”。注重对乡土植物的运用,用乡土植物来营造本地特色,同时也使得整体景观和周边环境,特别是与周围植物景观更协调,里里外外相互借景,形成“园中有园,园在林中”的效果。
在规划布局方面,采用单体布局,使得小区建筑在地面形成丰富的阴影,大大降低地表太阳辐射得热。项目在夏季典型日的平均热岛强度为0.45℃。满足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(GB/T 50378-2006)中第4.1.12条要求: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.5℃。
       节能与能源利用
        岭南山畔采用了自然通风、室内采光,减少空调与照明设备的开启使用,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。
设计方案中,在夏季主导风上游,合理的建筑间距形成多个小区进风口,有利于将风引导入小区内部,首层架空是的夏季建筑周围人形高度处风俗都有所增大,风环境得到改善;此外,优化外窗开启面积和位置,对全部户型进行室内通风的模拟,改善室内通风环境。
项目合理地布置建筑朝向及外窗,利用自然采光营造良好的室内采光效果,并使用自然采光模拟软件工具知道室内采光设计;楼梯间照明采用声控型节能自熄开关控制,梯间应急灯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,应急照明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,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;公共场所采用智能照明控制。一般场所主要选用高效荧光灯和灯具,气体放电灯就地装设补偿电容器,功率因数0.9以上。日光灯均选用电子镇流器,气体放电灯采用电子触发器。
       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
        岭南山畔项目附近并无市政再生水厂,根据实际情况,该项目主要通过雨水利用、景观绿化、人工湖水补充。利用雨水提供水资源。据介绍,项目室外有渗透沟和下凹绿地,用于临时存储雨水,雨水还能通过渗透沟回渗到土壤里,提高了雨水入渗量,降低雨洪灾害。
经计算,全年阴雨天数共为246天,故除阴雨天外,需要绿化浇灌的天数为119天,绿地全年需浇灌水5113.43 m³;除阴雨天外,道路浇洒2天一次,则全年道路浇洒用水量为4008.52 m³。浇灌及道路浇洒用水总量为9121.95m³。8#、9#、10#建筑屋面及附近场地、植草边坡及山体年可收集雨水量为12124.4 m³,总水量满足浇灌及道路浇洒用水量要求,干旱季节采用市政水补充。
       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
        项目采用场地内原有的石材,邀请园林设计单位对本地块内的孤石进行筛选,将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古石保留作为园林景观石。此外,充分利用爆破后的孤石作为此毛石挡墙的砌筑原料,不仅减少了石方外运的费用,也节省了毛石挡墙原材料的购置费用。
在建设材料方面,主要采用钢筋、铝合金、石材、石膏、门窗玻璃等可再循环材料,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。项目在公共部分采用土建和装修一体化施工,不仅减少材料消耗,降低装修成本,而且还保护了结构的安全性,减少噪声和建筑垃圾。 (广州城建 邢华伟 吴小玲 )
Copyright © 2011-2022 广州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7561号